close

  8日,陝西省鳳翔縣田家莊鎮河北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本村沒有任何村辦企業,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村委會舉債70餘萬,修建一座進村仿古牌樓和銅牛雕塑。該村黨支部書記接受採訪時稱,河北村要打造新農村建設樣板工程,而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則很難要到上級部門的撥款和援助單位的支持(11月9日《華商報》)。
  當然,單憑記者的實地採訪和村民的議論,並無舉債70餘萬建仿古牌樓和銅牛雕塑系某一領導“授意”的真憑實據。但村幹部“不搞面子工程難要撥款”的功利考量卻並非空穴來風或憑空杜撰。一則,“河北村是各級樹立的移民搬遷、扶貧搬遷、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和示範村”的角色定位,很容易讓人們將其與“面子”、“形象”等可視性外觀因素扯上關係。也許我們可以將該村“舉債建牌樓”的行為歸咎於其對“樣板村”和“示範村”的理解有誤,但缺乏對民生改善和資金用項等具體要求的“樣板”與“示範”,難免會讓執行者產生“重面子、輕裡子”的歧義解讀,而在現實生活中,把“樣板”“示範”領會為“眼球效應”的認知也絕非少數。
  二則,在上級政府部門實施對移民安置、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考察時,也往往過度在意對事關“形象”與觀瞻效應的因素考量,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那些打基礎、育後勁、可持續、惠民生的實質性東西。因為他們也急於看到投資“回報”、扶貧“效果”和建設“成就”。其根源在於急功近利的政績觀扭曲。正是這種功利性導向和務虛性管理機制,催生和助推了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等錶面文章的屢禁不止。
  “不搞面子難要撥款”的雷語,究竟說與誰聽?是洗刷自己的“卸責”、坦承無奈的“表白”,還是心跡吐露的“怨言”?事關各方需要對號入座、弦外聽音地檢視與反省。只有確保政府投資與建設鏈條上各環節有求實、無功利的政績觀回歸,“舉債建牌坊”之類的面子工程才有望真正得以遏制。 □張玉勝  (原標題:[來論]“不搞面子工程難要撥款”說給誰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ba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