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微博)11月15日設計裝潢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這曾是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臺灣年輕人的奮鬥目標。今年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的評估報告出爐,臺灣留美學生人數連續6年下降,今年赴美學生共2.1萬多人,比上一年又減少了5.9%,位居美國國際學生第六位,第一位是中國大陸學生。
  “去美國”的熱潮已成好房網過往,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對臺灣的未來又會產生哪些影響?
  去的少,回九份民宿的也少
  留學美國給美國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來自全房屋貸款球各地的國際學生形成240億美元的留學產業。根據這份報告,美國今年國際學生總數超過81.96萬人,比前1年增加7%,國際學生已經連續7年增長,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高達23.5萬人,比前1年大幅增加21%,穩居在美留學生人數第一。位居第二名與第三名的是印度和韓國的留學生。
  雖然臺灣留美學生持續減少,但一項調查顯示,畢業後決定留在美國工作的臺灣留學生卻在裝潢增加。2011年臺灣在美留學生有3377人申請了畢業後實習,2012年的畢業實習人數增加到3400多人。一名留在美國工作的臺灣學生表示,原本是希望在美國累積一些經驗再回臺灣,但是臺灣的加班文化以及薪資水準讓她卻步,在權衡整體生活質量後,最終決定留在美國。
  影響未來臺灣競爭力
  留美少、回台少的現象連馬英九都開始關註,他公開表示美國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鼓勵臺灣孩子多到美國深造。馬英九本人就曾是留美學生,臺灣的政治人物也幾乎清一色都有美國留學背景。臺灣知名企業家郭台銘曾經抱怨美國學成的“部長”們不懂臺灣,制定的政策混亂,造成臺灣經濟不景。這番話引起軒然大波,支持者認為早年的留美學生多來自富裕家庭,本來就不知百姓疾苦,再加上洋博士的光環,高高在上難免脫離實際。反對者舉例說明臺灣由製造業向電子產業順利轉型,全憑留美回台者一手打造,六七十年代的留美學生成為目前臺灣各界的中堅力量,是臺灣軟實力的一部分。
  眼下留美學生減少,有臺灣學者指出會對臺灣在全球化時代的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首先便是英語水平的下降,因為不去留美,也用不著在英語上下苦功,臺灣學生的托福成績在亞洲地區已是倒數,遠遠落後排名第四的大陸。此外,知識經濟時代強調創意和團隊精神,而創意需要不同文化的刺激和激蕩,出國留學是最好的感受文化碰撞的機會。“早期的留學生為封閉的臺灣社會推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子。如果在全球化的時代臺灣的年輕人反而不去看世界,不瞭解其他地區年輕人的想法,對未來臺灣社會不是一個好消息。”一位大學老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多元選擇是主因
  也有人對留美學生下降持平常心態度,有人分析留美學生下降不代表臺灣年輕人封閉自己,因為現在已進入多元時代,不像早期留學就只能去美國,現在其他英語國家也在爭奪臺灣的生源,比如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名工作10年後選擇去英國深造的臺灣年輕人表示,比起美國平均得花兩年才能拿到碩士,英國只須花一年,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吸引許多臺灣學生。
  除了學制短外,英國從1999年開始為留學生提供了一些開放政策,比如過去不准打工,現在持6個月以上簽證的全職學生一周可打工20小時;此外,臺灣學生喜歡按學校排行榜擇校,而英國不少學校都在排行榜前列。
  不少臺灣學生選擇不留學,這是因為臺灣早已不是“來來來,來臺大”的年代,臺灣的大學數量近10年幾乎增加了一倍,絕非只有臺大可選。而且更多的學校希望留住好學生,有的學生在校就加入老師的研究團隊,和老師一起做研究、進實驗室,與老師和學校建立起感情,願意留下來深造。
  經濟也是留學與否的重要因素。過去美國各大學提供不少獎學金給臺灣學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的獎學金有了更多的競爭者,再加上近些年臺灣經濟不景氣,在沒有獎學金的情況下,一個普通家庭在負擔孩子留學上往往卻步。
  此外,臺灣的政治社會變遷也令“去去去,去美國”的價值觀有所改變,尤其近些年臺灣強調“本土”、“愛臺灣”,社會思潮也趨向多元,美國已非年輕人唯一的選項。
  赴美留學的消長已經成為臺灣社會變遷的一個觀察坐標。
  責任編輯:吳生林  (原標題:政治經濟教育因素發酵臺灣學生不愛“留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ba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