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毛建國
  1月9日,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於敏院士,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作為“兩彈一星”元勛之一,於敏是我國自主培養的傑出的核物理學家,也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在此之前,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於敏,他曾經為了我國的核武器研究,“隱身”長達三十年之久。不僅是於敏院士,“兩彈一星”元勛中很多人,都有著隱姓埋名的經歷。在這樣一個“出名要趕早”的時代,想一想,曾經有這麼一群人,為了一生的信仰,竟然能夠隱姓埋名三十年,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在於敏院士以及他們那一批人身上,我們知道了什麼叫信仰什麼叫堅守,什麼叫奉獻什麼叫事業,什麼叫高風亮節什麼叫淡泊名利。面對他們,很多消費時代的“弄潮兒”,都要“弱爆了”
  有人講,“一心向著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為了夢想銳意進取的國家,時代不會吝惜自己的掌聲。”確實,這一刻,於敏院士成了人們眼中的明星,很多網友都表示出了敬仰之情。網友們既為他在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也為他長達三十年的“隱身”而點贊。
  於敏院士為什麼甘願隱姓埋名?1961年1月,於敏被國家選派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34歲年輕有為的於敏,帶領他的原子核理論研究小組,正處在重大成果突破的關鍵時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到,涌動在於敏先生心中的家國情懷。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其實這也是許多大師大家的選擇。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包括於敏院士在內,一批“兩彈一星”元勛才能真正做到視功名為糞土,心中只有自己的事業,只有自己的祖國。
  科學是需要時間付出的,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這在老一輩科學家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能夠做出不一般的成績,沒有時間和精力的保證,是很難想象的。反觀現在一些人,有著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可惜“亂花漸欲迷人眼”,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越走越遠,坐不得冷板凳,自然攀不上最高峰,看不到“最美的風景”。
  於敏院士隱姓埋名三十年的特殊經歷啟示人們,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管條件如何變化,信念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力量,精神的領先才是真正的領先。這一意義上,隱身30年的於敏讓人仰視,也值得人們思考和學習。
  毛建國  (原標題:隱身30年的於敏讓人仰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ba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