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安蓓、趙超)國務院日前發佈《關於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批覆》,原則同意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將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增長極,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
  “以珠江區域帶動西江區域發展,加快產業轉移和結構升級,構築開放合作新高地,這體現了我國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著力打造區域發展新棋局,構建新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區域發展思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雲中說。
  今年以來,我國區域發展加快推進,一系列重大區域規劃政策相繼出台,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幹線,以海路重點口岸為重點,區域發展格局正發生積極而重大的變化:
  《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等區域規劃相繼得到批覆;國家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內蒙古二連浩特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大連金普新區等;進一步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和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
  劉雲中指出,當前我國區域發展是在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四大傳統戰略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其主要特點是更加註重東中西部的連接和貫通,強調跨省、跨區域的大區域發展;在開放層面上,從沿海開放轉向更註重空間和內容的全面開放,以構建新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比如“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在內容上,更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
  規劃驅動下,我國區域結構進一步改善,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快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區域發展不平衡正轉化為中國經濟梯級發展的強大動力。
  “區域發展不平衡這些‘短板’為中國經濟戰略轉型提供了縱深空間。通過推動區域發展,我國進一步優化調整生產力佈局,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動力。”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說。
  今年上半年,面臨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中國經濟增長7.4%,穩定在合理區間。分區域看,上半年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低於全國8.8%的增長水平,中部地區與全國水平持平,西部地區則高出2個百分點;從固定資產投資看,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6.3%,低於全國17.3%的水平,而中部和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則分別比全國水平高1.9和1.3個百分點。
  我國仍處於區域經濟一體化、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時期,這為經濟轉型提供了巨大的迴旋餘地。劉雲中說,當前中國經濟仍呈現東中西部梯度發展的格局,但內容正發生變化。從產業結構看,東部地區已逐步適應中高速增長的宏觀環境,創新型產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新的增長動力逐步形成,傳統製造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從城鎮化進程看,中西部地區正成為我國城鎮化加速推進的主要區域,而隨著戶籍制度的放開,人口跨區域流動從過去大規模流向東南沿海轉為向多個經濟增長極流動。
  下好區域發展這盤棋,中國經濟的戰略機遇期將可延續更長時間。當前,我國東部地區正逐步具備先發優勢,中西部地區則亟待在提質增效升級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我國在加強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引導的同時,應著力通過制度改革消除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和創新驅動,不斷釋放結構生產力,為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馮飛說。  (原標題:著力構建區域發展新棋局——上半年區域發展邁出重要步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ba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